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福州 泉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漳州 厦门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判断

行测判断推理常见论证模型之枚举归纳

Tag: 2024年福建公务员公务员考试 2024-02-21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加强削弱型题目一直以来是判断推理当中的重难点。很多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由于对题干因果关系把握不准、分析不透彻,导致做题速度慢,准确率不稳定。因此熟练掌握可能性推理中的常见的论证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编给同学们总结了常见的论证模型一—枚举归纳。

  一、初识枚举归纳

  枚举归纳是指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这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归纳推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由部分具有某个规律推出整体都具有该规律。比如今天的美国人比1965年的美国人运动量减少了32%,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46%;在中国,与1991年相比,人们运动量减少45%,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51%。专家由此认为: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枚举归纳。由部分(美国和中国)具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出整体(全球)都具有该属性。

  了解了枚举归纳的模型,那我们该如何对枚举归纳模型的题目进行削弱或加强呢?话不多说,直接给出结论。枚举归纳特有的削弱项有三个方向:1.样本不具有代表性;2.样本数量不充足;3.未罗列样本不具有该属性。那相对应的,特有的加强项也有三个方向:1.样本具有代表性;2.样本数量充足;3.未罗列样本也具有该属性。好,记下上面结论之后,我们可以继续结合具体的例题去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下,我们如果去削弱如何去加强。

  二、例题精讲

  【例题1】A市某培训机构老师小王说:“咱们这届学生学习能力都很强。我们班里的学生从零基础学到现在,做卷子平均正确率能在80%以上,这足可以证明!”

  问题一: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这届学生中的优等生基本集中在了小王老师的班级,而优等生的学习能力最强

  B.这届学生在入学前按照学习能力平均分配在了各个班级

  【解析】A。题干因果关系为:由小王老师班里的学生正确率高(部分学生的情况),推理出这届学生学习能力都不错的结论(整体学生的情况)。A项说明小王老师班级占据了这届学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优秀生,代表不了整届学生,可以反驳题干结论。B项说明小王老师班级内学生的情况可以代表整届学生的情况,加强了题干结论,排除B。所以答案选择A。发现了吗?这两个选项都是从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来进行削弱和加强的。这是枚举归纳模型中最常见的削弱加强角度。好,继续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隔壁班小李老师的学生中有很多学完了还是没有进步

  B.其他班级有学生做卷子的平均正确率高达95%

  【解析】B。A项通过举反例说明这届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说明未罗列样本不具有该属性,反驳了题干结论,排除A。B项通过举例加强了题干结论,说明未罗列样本也具有该属性。所以选择B。问题二的两个选项都是从未罗列的样本是否具有该属性来进行削弱和加强的。这是枚举归纳模型中第二种比较常见的削弱加强角度。好,我们加大难度,继续看完整的题目来体会。

  【例题2】小林说:“参加工作后,我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是有大学毕业证的,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

  下列最能反驳小林的推理的是:

  A.小林所认识的人中有不少是他的大学校友

  B.小林负责后勤技术保障工作,与外界接触较少

  C.小林所在城市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和其他城市不一样

  D.城市之间各行各业的人才流动率较高,各城市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不便统计

  【解析】A。题干因果关系为:由小林参加工作后认识的许多人都是有大学毕业证,从而推出: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A项指出小林认识的很多人是他的大学校友,说明小林得出结论的“样本”并不是随机抽取的,根据这样的“样本”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最符合实际的,也就是咱们前面说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可以反驳题干推理。B项指出小林与外界接触得少,但这并不能说明他认识的人的情况,无法体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情况,不能反驳题干推理。C项指出小林所在城市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和其他城市不一样,但小林认识的人未必都是自己所在城市的,并且高等教育普及率不同有可能是高于其他城市,也可能是低于其他城市,不能反驳题干推理。D项指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不便统计,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反驳题干推理。故本题选A。

  通过以上的学习,小编相信大家对于枚举归纳这种模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枚举归纳的核心就是由部分推整体的过程。而能削弱或加强的选项往往围绕样本来谈,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其他样本是否也具有该属性、样本数量是否足够说明问题。把握住这三点,再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境,就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大家快去找题目练习吧。

  更多申论技巧,看这里:http://ww.fjgwy.org/category/34.html

  更多行测技巧,戳这里:http://ww.fjgwy.org/category/35.html

33
11
 
 
\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fj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8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