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支一扶计划选派2.8万人
原标题:人社部举行2018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1月24日,人社部举行2018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通报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就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卢爱红:
今天按惯例,我部举行2018年四季度的新闻发布会。首先,通报一下去年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安排。
一、 关于就业
2018年就业局势工作进展情况:2018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至近年来的低位。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1万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促进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出台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支持企业稳定发展、鼓励就业创业、积极实施培训、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提升。
二是重点群体就业平稳有序。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派2.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农民工就业平稳有序。
三是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创业支持力度。组织开展第三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3万多个创业项目参与活动。加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系列职业培训行动计划,培训力度逐步加大。全年累计开展政府补贴培训约1600万人次。
五是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台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周、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等专项服务活动。
六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务院颁布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人才流动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下一步工作安排:
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完善和落实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落地,发挥政策效应。
二是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实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去产能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
三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服务,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展示交流等活动。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扶持力度。
四是全面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企业职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职业培训行动计划。
五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落实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就业服务便民化水平。继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努力实现“月月有招聘活动,时时有就业服务”。推动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维护市场良好秩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二、 关于社会保障
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参保扩面效果明显。截至2018年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2亿人、1.96亿人、2.39亿人;全年三项基金总收入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8%,总支出为4.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08%。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建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迈出全国统筹的关键一步。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实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全年为企业降低成本1840亿元。
三是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
四是基金投资运营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强。持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险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继续加强年金基金市场监管。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加快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落地。研究制定参保人员遗属待遇政策。探索完善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研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
二是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经办服务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积极推进落实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增强社保基金支撑能力。
三、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印发实施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工程、会计、自然科学研究等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制定职称评审管理规定、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方案等配套政策措施。印发高级社会工作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制度文件。
二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意见,启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在技能人才激励、培养、评价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3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300名全国技术能手受到表彰。开展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等技能竞赛工作。
三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持续加强。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制定出台。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任务,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职业资格设置实施监管。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和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出台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政策措施及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政策。做好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备、“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举办等工作。
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实施细则,实施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规范公开招聘工作。
四、 关于劳动关系和农民工工作
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稳步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得到积极发挥。开展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评选。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发布工资指导线,2018年,15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二是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落实地区间监察执法协作机制,实行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加大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2018年,全国各级人社部门公布重大违法行为2923件。
三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组织实施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属地监管责任层层夯实,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持续加强,治欠保支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下大力气抓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一步健全治理欠薪问题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日常执法,及时纠正欠薪问题和消除欠薪隐患。依法严厉查处欠薪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重大欠薪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黑名单”管理力度,加强欠薪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推进企业工资支付保障立法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研究制定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政策。
三是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政策。推进实施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落实落地。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制度,做好企业薪酬调查工作,适时发布相关薪酬和人工成本信息。
四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调解仲裁制度,创新调解仲裁工作机制和方法,探索建立在线调解服务平台,完善裁审衔接和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争议处理效能。
五、 关于人社扶贫工作
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制定实施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扶持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鼓励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扶贫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深入实施,社保帮扶政策进一步落实,人才人事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是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突出困难,加强工作对接和工作指导,建立信息直报制度,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政策措施,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是我部接受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进一步推动提高了各项人社扶贫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018年,共帮扶388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大力实施就业扶贫。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抓好就业扶贫新政策落实,努力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二是持续推进技能扶贫。对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大规模精准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对口帮扶,力争使每个有就读意愿的贫困家庭“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
三是积极推进社保扶贫。立足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重点推动落实为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发挥失业保险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作用。
四是加强人才人事扶贫。研究完善对贫困地区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等倾斜支持的政策,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扶贫等服务。
六、关于系统行风建设
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系列便民服务举措陆续推出。全面取消了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制定领取待遇资格确认经办规程,积极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完善远程自助认证功能,着力构建“寓认证于无形”的认证服务新模式。精简优化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推行异地业务“不用跑”、无谓证明材料“不用交”、重复表格信息“不用填”。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社保登记和用工备案办理登记“三合一”。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探索建立严重失信“黑名单”联合惩戒等制度。同时,全面梳理了办事清单,制定了统一和规范全系统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的指导意见,专项清理了证明事项和证明材料。
二是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保经办、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标准逐步规范。“互联网+人社”有序推进,电子社保卡、12333电话咨询等信息化便民服务取得成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增强。
三是窗口单位作风得到改进。出台加强窗口单位经办队伍建设的意见,经办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去年,我部委托国家统计局作为第三方,对人社政策,包括行风建设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全国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方面的满意度比2016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说明抓行风建设的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卢爱红: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规范标准流程。做好人社系统国标行标清理。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许可、服务办理等事项,制定对外办理事项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优化服务流程。
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人社信用、社保卡线上服务等全国性信息化基础平台,加快推进人社领域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与国家基础信息库数据共享交换、与国家政务服务等平台实现对接。启动建设人社信用黑名单数据库并开展试点应用。
三是加强窗口经办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开展业务技能比武活动,切实加强窗口经办队伍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持续开展“人社服务标兵”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通报负面案例,发挥投诉举报平台作用。
以上是我通报的2018年的工作情况。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提问。
央视财经记者:
发言人刚才提到基金投资运营取得积极进展,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卢爱红: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去年以来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委托投资、到账资金都有比较大的增加,特别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作已经取得了实效。投资运营是推进基金保值增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2016年开始启动,也是我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改革举措实施规划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启动以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稳步推进基金的投资运营,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基金的安全和收益。去年,我们还会同财政部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工作。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明确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享受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基金的投资运营,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发挥了很大作用。
2018年全年的数据是这样的,委托投资的省份和基金委托规模都进一步扩大,截至2018年底,累计已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的资金达到6050亿元,在这17个省区市里面,有9个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合同金额是773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基金投资运营工作,同时加强监管,推动实现保值增值。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提升工作效果怎么样?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卢爱红:
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提升是促进就业局势稳定,做好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失业保险有三项基本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这几年,我们稳步提高了失业保险金的水平。同时,它还有预防失业的功能,以及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援企稳岗和技能提升主要是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的功能作用。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近年来研究制定了几个方面的政策,从企业和劳动者这两个方面发力,助力就业局势稳定。“企业稳则就业稳”。为支持企业稳定岗位,2014年开始,我们实施了失业保险的援企稳岗政策,主要是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同时,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我们加大了对去产能企业的支持力度。从劳动者方面发力,主要是支持企业职工提升劳动技能,我们叫“技能强则岗位稳”。提升劳动者面临市场变化的转岗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这项工作是2017年开始实施的,对参保职工,在岗的时候利用各种条件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千至2千元的技能提升补贴。从去年的情况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两项政策的效应,人社部门优化经办服务,简化申请程序,加强监管,促进两项政策落实落地。去年全年共有68.1万户企业享受到了197.7亿元的稳岗补贴,惠及职工6445万人。从提升技能看,有61.4万人次领取了技能提升补贴9.8亿元。政策的实施,为推动稳定企业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激发了参保职工学技能的热情,提高了职工的就业能力。
卢爱红: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狠抓政策落实,不断优化经办服务流程,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鼓励更多的职工提升技能。
人民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近期人社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介绍到当前就业的局势以及稳就业的相关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想问一下发言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就业指标仍然完成比较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卢爱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最近,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部领导同志接受了相关采访,还出席了新闻发布会。相关的数据也对外发布了。我刚才也通报了2018年工作的总体情况。总的来看,从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还有四季度求人倍率等指标来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而且是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0万人,两个失业率都处在较低水平。如何看待这些数据指标或者成绩的取得,我觉得最根本的,是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同时,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这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相关的数据,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6%,经济总量的盘子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也相应扩大,这为就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点,对应的城镇新增就业,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是190万人左右,这比“十二五”时期平均增加了30万人。
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非常强的,平均高于第二产业20%左右,2018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46.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6%,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2.2%。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第三,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这几年双创活力进一步激发,“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了10.3%,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是1.84万户,这说明,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不断显现,成为拉动就业的新引擎。
第四,稳就业政策和服务发挥了效力。国家这几年每年都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去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文件,含金量很高,支持力度更大。同时,刚才我们讲到,我们不断加强援企稳岗的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招聘、民营企业招聘等多个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各地区、各相关部门也狠抓政策落实和服务,为稳定就业局势提供了有力保障。当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任务仍然繁重。有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落地见效,着力稳企业稳岗位、强培训促就业、重服务兜底线,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人民日报记者:
您刚才提到,下一步将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和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请问相关工作将有哪些安排?谢谢。
卢爱红:
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是我国整个创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的创业,我部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广泛建立了各个类型的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创业服务平台,为他们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回国创业人员规模不断加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更好地服务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
12333已经成为人社部门的一个服务品牌,能不能介绍一下整体建设情况。另外,下一步会有哪些工作和举措?谢谢。
卢爱红:
这是一个很专业、技术性很强的问题。许多群众都知道12333这个公共服务号码。这个平台是人社部门为了方便群众咨询政策、提供服务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建立起来的,也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早应该是在本世纪初,上海、广东等地开设了相关公共服务号码,当时还没有统一为12333,这个号码是2003年正式确立为整个人社领域、人社系统统一对外的公共服务号码,现在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这两年也列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事项,在政府公共服务的体系里,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通过拨打当地的12333这个号码,群众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咨询和了解人社领域的各项政策、办事流程和相关信息,对人社领域的政策措施也可以提出意见建议。
目前,全国300多个地市和32个省级人社部门都开通了12333电话服务。整个系统有咨询人员4千多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已经涵盖了人工电话、自助语音、网站、手机APP、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概括一下,12333有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专业性强,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业务涉及就业、失业、养老、工伤等多个方面,政策性、业务性非常强,咨询员实现“即问即答”,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政策业务内容。我也经常到12333中心去调研,很多咨询员是年轻人,他们掌握的政策非常全面、非常具体,所以专业性强。二是集成度高。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电话咨询与业务办理的联动,比如说通过12333电话服务受理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开展线上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三是咨询服务量大。去年全国12333接听总量大概是1亿次,每天平均接听群众来电40余万次,电话的综合接通率保持在80%以上。可以说,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12333电话咨询服务在宣传解读政策、沟通社情民意、开展相关调查、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人社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相关文件,深入推进12333的发展,促进公共服务的便民化。主要是聚焦群众办事的热点、难点、堵点,加强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推广电话办事,强化服务的普及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丰富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推动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体系,更好地便利群众服务。
我就回答这些。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