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福州 泉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漳州 厦门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2017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化解“去库存”

Tag: 申论热点2017年福建公务员福建公务员 2016-08-26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7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化解“去库存”。要想申论成绩好,关注热点不可少。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积累对于申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7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化解“去库存”
  更多福建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请参阅公务员教材中心最新批次的2017年福建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如何化解“去库存”
如何化解“去库存”
  【背景链接】
  当前,我国在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和船舶五个方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行业位居产能过剩的五大行业之首。2012年-2014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利润率均在1%以下,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此外,类似于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由于缺乏理性,一拥而上,导致一个新兴产业很快变成了过剩产业。
  2016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更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
  【标准表述】
  [内涵]
  所谓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某一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实际的有效需求量,即供大于求的失衡。
  [特征与影响]
  总体来看,当前产能过剩既在传统产业中不断加重,又在新兴产业中初步显现。
  首先,产能过剩行业呈现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与“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并存,加剧了土地、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升。
  其次,由于企业亏损面扩大,许多企业既无力进行创新型投资,也无力转产谋求生存,这会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后延,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过快出现产能过剩,打击了社会投资的信心,从而使得经济增长动力与后劲不足。
  第三,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再生产更多的是依靠借贷来支撑,这必然累积债务风险。特别是由于近年来企业通过商业银行之外获取资金的比例大幅提高,产能过剩在扩大债务规模的同时加大了债权人的复杂性,极易成为经济风险的汇集点。
  第四,影响社会稳定。当前,去产能化已成为处置产能过剩的主要政策选择,一些企业的关闭、重组会使部分职工下岗。特别是对于过剩行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区域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原因分析]
  从工业发展环境看,以投资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投资品工业部门出现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依靠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共同驱动的高增长期。这种依靠外部市场需求及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宏观经济上造成的不良后果,直接表现为投资与消费的失衡。2002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9.6%,到2012年降至49.5%,大大低于80%的世界平均水平。与此相对应,资本形成率从2002年的37.8%上升到2012年的47.8%,远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投资率水平。
  从工业生产能力形成看,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和以补贴为主要方式的过度干预,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作用明显。例如,作为工业生产最基本的土地要素,由政府廉价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并修建基础设施后,再以协议低价甚至“零地价”供给工业投资者,由投资者以土地抵押获取银行贷款。这样,由低地价形成的低生产成本,就会诱导大量投资进入工业领域,导致工业投资增长迅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为推动经济增长,竞相采用税收优惠等措施招商引资,更是助推了产能过剩的形成。有研究表明,无论从获得补贴的概率以及获得补贴的水平看,政府直接补贴政策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且补贴规模越大形成产能过剩的速度越快。此外,由于用于补贴的地方税收带有“产地征收”特征,这类补贴客观上助长了地方政府不顾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引入工业投资,使产业竞争白热化。
  从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看,地方政府选择并扶持主导产业发展,是引致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选择并扶持主导产业发展是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普遍做法。但是,政府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所需的知识,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获得。事实上,由于经济中的决策主体分散,政府获取这类信息的成本高昂。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在选择扶持产业时往往看重短期增长效应,容易出现产业同构现象,为产能过剩埋下伏笔。例如,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出现严重过剩,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扶持的结果。此外,大量的投资补贴还会诱发企业的寻租行为,使企业经营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圈占工业用地而不是技术创新上,最终表现为低水平的产能过剩。
  从政府作用方式看,传统治理政策过于偏重行政手段,相应形成的政策偏好导致越治理越过剩。长期以来,我国依靠项目审批等行政措施来治理产能过剩,表现出政府干预微观市场的特征。在治理过程中,有关部门以自身对市场供需预测来判断某个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再以此为依据制定行业产能控制目标和措施。事实证明,这种治理思路在短期内或许能达成市场平衡,而在一段时间后过剩产能又会死灰复燃,导致一些行业投资在“过冷”与“过热”之间剧烈波动,甚至丧失了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最佳时机。另外,传统治理思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来提升产业竞争力,而地方政府为避免本地企业被淘汰,倾向于将本地企业拼凑在一起,由此推动了大量低效率重组行为。
  [参考对策]
  专家认为,去产能,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的调整,是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等方面来化解产能过剩,从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一是完善企业退出机制。要以断臂求生的勇气,对那些已经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或兼并重组,避免给供给端带来负面冲击和影响,减轻供给的压力。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应让行业内诸多企业在一定的政策条件下实现自由竞争。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产品附加值等情况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促进企业新陈代谢和产业升级进步。发达国家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比如农牧渔业,政府一般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进行回购;在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时,主要推动产业海外转移;在钢铁行业,重点通过兼并重组来解决产能过剩,同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另外也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实现配置效率提高。这主要还是表现在生产要素投入之外,通过技术进步、体制优化、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的要素推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布局“中国智造”,趟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之路。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推动国内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联合与互动;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打破传统工业企业“信息碎片化”、“信息孤岛”的局面;形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的新优势。
  三是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从全球看,由于不同国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别巨大,只有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寻找我国产业生存空间,才能为我国过剩产能找到出口的同时,准确定位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避免出现新的过剩。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fj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8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