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建公务员申论热点:乳业产业链升级
在全球奶价疲软的背景下,低价进口乳制品正在不断冲击国内市场。从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新西兰进口奶粉价格从42000元/吨跌到21000元/吨,还原成牛奶后的成本约在2.2元至2.5元每公斤,远远低于目前国内3.5元到4.5元/公斤的原奶收购价。
由于饲养成本高,再加上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鲜乳,青海、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频发散户倒奶杀牛事件。2015年1月12日河南新乡畜牧局辟谣称,此前的倒奶图片为奶农情绪激动,配合记者拍照所致。但是,奶农们正在遭遇的危机却是事实存在。
【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第一,政策保护不是长远之计。中国乳业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的确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政府出台一些保护措施。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商品价格受供需影响波动十分正常,受国际市场的冲击更是不可避免。单纯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扶植帮助,短期或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说,依靠政策保护来实现行业发展并不能真正解决乳业困局。
第二,国内乳业链存在问题导致冲击。目前大部分乳业企业仍以收购分散奶农原奶的方式为主,相对于国外全产业链的乳品生产模式显得十分原始。乳企过分强势的地位也常被诟病。这样的原始生产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开放的奶业市场挑战。过去国外进口乳制品的渠道有限,但是现在国外奶源进入中国的渠道已经日益多元化。因此中国的原奶必须面对国外乳制品的冲击。
第三,国内乳企利润不受影响源自地位不对等。在奶业市场一片萧条、令人焦虑的气氛中,国内成品奶生产企业一枝独秀的状况显得特别刺眼。在国外,企业一般是先有养殖场再进行加工,奶农是乳品企业的股东,二者构成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但国内乳业产业是两张皮,奶业养殖和加工企业相互独立,主要靠合同供奶,变数多风险大。与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不同,我国乳品企业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奶少时抢奶、奶多时拒收”成为常态。
[建议措施]
乳企对于奶农,最大的问题是质量和价格,而奶农对乳企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和成本。两方面的问题看似矛盾,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整合升级产业链得以解决。
将乳业厂商和散户的关系从对立转为合作,使其成为同一产业链上密不可分的两环。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养殖场规模化之后,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原奶的供应成本,还能够增加奶农与乳业之间的议价能力。此外,通过乳企与奶农双方互相的深入参与,乳企能够进入奶农的生产全过程,能够掌握奶农的生产标准,这对于解决中国乳业长久以来的安全问题同样帮助巨大;而奶农与乳企形成合作,则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福建公务员申论热点:艾滋男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