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建公务员申论热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背景链接】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决定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提高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确定发展慈善事业措施,汇聚更多爱心扶贫济困。同时,国务院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其中包括互联网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
当前制约释放大国消费红利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机制障碍。近二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此次会议提出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
2014年3月15日,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文简称新“消法”)正式实施。经过大修的新“消法”增加了很多新内容,这些修改,进一步体现了平等善待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原则,在权益保护上更加鲜明地向消费者适度倾斜,并对网络购物、权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热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同时,也是促使百姓能够安心消费、敢于消费,进一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深度解析】
[专家观点]
国家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工作是非常及时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其核心就是促进整个经济驱动力的转换。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
如果产品质量合格、环境优越、医疗服务有保障,百姓敢于消费的支出就会变成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和平
[原因分析]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比较核心的变化就是由过去的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过去,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增长,而投资增长波动性比较大,因此经济增长波动性也随之增大;消费的波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平稳,那么经济增长就会更加平稳。当前,消费驱动力的不断增强会使整个经济增长更加平稳,更加有支撑的力量。
投资驱动受到了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以前过快的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严重破坏等一系列后果,这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过快,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三期叠加”中有一点就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包括过去对投资刺激的政策,由此看来,未来的投资态势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所以,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都导致了目前促进消费增长的任务是非常迫切的,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工作是非常及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其核心就是促进整个经济驱动力的转换。
[参考对策]
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
第一,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一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二要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三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第二,推进6大领域消费。
政府在这六个方面刺激消费的部署,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效果不会立马显现,但却是一个本质性的作用,一旦各个领域消费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是巨大的。一是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二是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对建设城市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较多的给予奖励。三是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四是升级旅游休闲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实施乡村旅游富民等工程,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五是提升教育文体消费,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六是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建立产业基金等发展养老服务,制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税收政策,民办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热与公办机构同价。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让人们放心消费、享受生活。
第三,为扩大金融开放,加快推动国内银行卡市场和支付市场创新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优化消费环境。
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需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要完善管理,防范风险,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使开放的金融市场便利和惠及消费者。
第四,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是补上社会建设“短板”、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必须创新机制,使慈善事业与国家保障救助制度互补衔接、形成合力。一要落实和完善公益性捐赠减免税政策,推出更多鼓励慈善的措施。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引导公众捐款捐物、开展志愿服务,推进股权捐赠、慈善信托等试点。二要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慈善组织。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初创期慈善组织提供支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慈善发展的政策。三要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导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募捐,严格规范使用捐赠款物,及时公开项目运作、款物募集及使用等情况。加强监管,依法查处违规募捐、违约使用捐赠款物、无正当理由拒不兑现捐赠承诺等行为。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让社会爱心的暖阳照耀困难群众、助力民生改善。
第五,在消费领域,通过税收制度改革,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分配差距,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支持引导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扩大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一是改革消费税。将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品剔除(如护肤护发品),将污染重(如电池)、能耗大产品(如大排量轿车)以及奢侈消费品(如私人游艇、私人飞机)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对重污染、高耗能、高档奢侈品实行高税率,对节能和环保产品实行低税率或免税;对烟草、成品油仍保留生产环节征税,将其他品目(如奢侈品)的征收环节后移到消费环节。
二是改革个人所得税,扩大覆盖面。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纳税制度,除资本得利外,先易后难,将个人各类收入均纳入综合课税范围;下调综合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减少税率档次;早日建立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差别化的费用扣除制度。
三是加快相关立法,适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要在总结上海、重庆试点以及“空转模拟评税”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凝聚共识,统筹整合、理顺房地产税费制度,稳定住房消费。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以消费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
[开头示例]
近年来,中央为了扩大内需,提出了要“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这既是对前些年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也回归到了人类经济增长的规律性目的。以消费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核心是围绕居民的消费需求组织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结尾示例]
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新的消费热点层出不穷,绿色产品、健康、教育、服务等领域都是需求的“富矿”,蕴藏着巨大潜力,正在蓄势待发。可以说,只要合理刺激消费,就会很快出现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热点,广大企业由此将迎来更多“掘金”机会;以消费为基础,则必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申论范文】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长期以来,内外需求失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心病,国内消费占经济比重过低、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不足,与我国作为大国的持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力,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战略任务,表明中央对内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说,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意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能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这表明大部分民众手头拮据,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问题,一是收入增速不高,从1978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远不及同期经济增速,这表明百姓手中可用的钱不多;二是物价水平上涨较快,特别是今年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涨,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切掉了很大一块;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极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同时,税负较高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新税种如房产税、汽车消费税正在酝酿开征或扩大征收范围,税负提高了,意味着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对消费需求具有抑制效应。
有鉴于此,扩大居民消费,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兜里有钱,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首先,要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居民收入占初次分配的比例,改变“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要以工资改革为核心,严格落实最低工资和劳动监察等制度措施,提高就业、创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收入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推动医疗保险等制度城乡并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网普遍覆盖,平抑商品房价格,为居民消费减少后顾之忧。再次,扩大内需要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对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把投资增长更多与调结构、扩消费、惠民生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通过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使更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如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必将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扩大内需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通过多种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不仅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也将推动政府转型,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带来深刻变化,并使内需成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核心动力。早日建成一个消费型大国,必将打造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战略优势。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福建公务员申论热点:放开药价问题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决定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提高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确定发展慈善事业措施,汇聚更多爱心扶贫济困。同时,国务院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其中包括互联网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
当前制约释放大国消费红利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机制障碍。近二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此次会议提出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
2014年3月15日,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文简称新“消法”)正式实施。经过大修的新“消法”增加了很多新内容,这些修改,进一步体现了平等善待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原则,在权益保护上更加鲜明地向消费者适度倾斜,并对网络购物、权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热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同时,也是促使百姓能够安心消费、敢于消费,进一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深度解析】
[专家观点]
国家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工作是非常及时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其核心就是促进整个经济驱动力的转换。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
如果产品质量合格、环境优越、医疗服务有保障,百姓敢于消费的支出就会变成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和平
[原因分析]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比较核心的变化就是由过去的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过去,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增长,而投资增长波动性比较大,因此经济增长波动性也随之增大;消费的波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平稳,那么经济增长就会更加平稳。当前,消费驱动力的不断增强会使整个经济增长更加平稳,更加有支撑的力量。
投资驱动受到了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以前过快的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严重破坏等一系列后果,这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过快,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三期叠加”中有一点就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包括过去对投资刺激的政策,由此看来,未来的投资态势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所以,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都导致了目前促进消费增长的任务是非常迫切的,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工作是非常及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其核心就是促进整个经济驱动力的转换。
[参考对策]
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
第一,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一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二要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三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第二,推进6大领域消费。
政府在这六个方面刺激消费的部署,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效果不会立马显现,但却是一个本质性的作用,一旦各个领域消费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是巨大的。一是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二是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对建设城市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较多的给予奖励。三是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四是升级旅游休闲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实施乡村旅游富民等工程,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五是提升教育文体消费,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六是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建立产业基金等发展养老服务,制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税收政策,民办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热与公办机构同价。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让人们放心消费、享受生活。
第三,为扩大金融开放,加快推动国内银行卡市场和支付市场创新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优化消费环境。
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需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要完善管理,防范风险,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使开放的金融市场便利和惠及消费者。
第四,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是补上社会建设“短板”、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必须创新机制,使慈善事业与国家保障救助制度互补衔接、形成合力。一要落实和完善公益性捐赠减免税政策,推出更多鼓励慈善的措施。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引导公众捐款捐物、开展志愿服务,推进股权捐赠、慈善信托等试点。二要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慈善组织。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初创期慈善组织提供支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慈善发展的政策。三要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导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募捐,严格规范使用捐赠款物,及时公开项目运作、款物募集及使用等情况。加强监管,依法查处违规募捐、违约使用捐赠款物、无正当理由拒不兑现捐赠承诺等行为。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让社会爱心的暖阳照耀困难群众、助力民生改善。
第五,在消费领域,通过税收制度改革,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分配差距,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支持引导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扩大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一是改革消费税。将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品剔除(如护肤护发品),将污染重(如电池)、能耗大产品(如大排量轿车)以及奢侈消费品(如私人游艇、私人飞机)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对重污染、高耗能、高档奢侈品实行高税率,对节能和环保产品实行低税率或免税;对烟草、成品油仍保留生产环节征税,将其他品目(如奢侈品)的征收环节后移到消费环节。
二是改革个人所得税,扩大覆盖面。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纳税制度,除资本得利外,先易后难,将个人各类收入均纳入综合课税范围;下调综合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减少税率档次;早日建立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差别化的费用扣除制度。
三是加快相关立法,适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要在总结上海、重庆试点以及“空转模拟评税”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凝聚共识,统筹整合、理顺房地产税费制度,稳定住房消费。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以消费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
[开头示例]
近年来,中央为了扩大内需,提出了要“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这既是对前些年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也回归到了人类经济增长的规律性目的。以消费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核心是围绕居民的消费需求组织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结尾示例]
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新的消费热点层出不穷,绿色产品、健康、教育、服务等领域都是需求的“富矿”,蕴藏着巨大潜力,正在蓄势待发。可以说,只要合理刺激消费,就会很快出现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热点,广大企业由此将迎来更多“掘金”机会;以消费为基础,则必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申论范文】
推进结构调整 构建消费大国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方向,把扩大内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内需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内需为主导,贯穿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积极扩大居民消费,构筑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实现我国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长期以来,内外需求失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心病,国内消费占经济比重过低、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不足,与我国作为大国的持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力,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战略任务,表明中央对内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说,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意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能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这表明大部分民众手头拮据,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问题,一是收入增速不高,从1978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远不及同期经济增速,这表明百姓手中可用的钱不多;二是物价水平上涨较快,特别是今年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涨,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切掉了很大一块;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极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同时,税负较高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新税种如房产税、汽车消费税正在酝酿开征或扩大征收范围,税负提高了,意味着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对消费需求具有抑制效应。
有鉴于此,扩大居民消费,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兜里有钱,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首先,要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居民收入占初次分配的比例,改变“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要以工资改革为核心,严格落实最低工资和劳动监察等制度措施,提高就业、创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收入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推动医疗保险等制度城乡并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网普遍覆盖,平抑商品房价格,为居民消费减少后顾之忧。再次,扩大内需要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对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把投资增长更多与调结构、扩消费、惠民生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通过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使更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如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必将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扩大内需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通过多种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不仅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也将推动政府转型,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带来深刻变化,并使内需成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核心动力。早日建成一个消费型大国,必将打造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战略优势。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福建公务员申论热点:放开药价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