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对策题解题之验证对策
我们认真审题明确对策题的答案是几个部分之后(一般是问题+对策两个部分),再仔细阅读材料,通过材料中现成的对策、材料中的原因及问题三个方面提出多条对策,若题目所给的格子还有剩余,即通过“五大维度”自己提一两条填满格子,争取一些酌情分,使答案更完整分数更高。但是做完了前面的这几步之后,并没有万事大吉,只有把最后一步--验证对策的有效性做到了,整个答题的过程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
验证对策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原则,这里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编写组主要讲三个:
一、对策要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对策实施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对策的针对性,形象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谓的“锁”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你所提出的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不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就是无效的。
二、对策要有可行性
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行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谈三千却百无一用的建议是答题的大忌。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
一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
论考试针对材料提问题时往往给考生“虚拟身份”,要求考生站在“虚拟身份”的角度上来扬长避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三部分的第二个问题要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给定资料的解决方案”,要求已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把自己的身份虚拟为“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定位准了,提出的解决方案才不至于错位。除此之外,2001年,申论考试要求“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2002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2003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都给考生提供了一个虚拟身份。
不难看出,在每年的申论考试中,虚拟身份就是考生提出对策的立足点。考生必须转换角色,在“虚拟身份”的基础上提出对策,这样才不至于在提出对策时背离申论题目的具体要求。
二是要符合政府职能,具体可操作。
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任何社会问题的对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般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其一,制定出来的方案能够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体,即制定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步骤,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时效,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何时实施;其五,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总之,应试者在构想对策方案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使方案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
三、对策要有常识性
文章提出的对策必须要合情、合理、合法,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对策违背了上述的任何一项,都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提出来的对策能够基本满足针对性、可行性、常识性这三个要求,那一定是好的能够得分的答案,能够成为采分点,获得较高的分数。而我们的对策题,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答案的组成部分、从材料中认真找对策、自己根据五大维度提出补充对策,最后简单判断对策的有效性,通过这三步,答案就水到渠成了。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福建公务员申论备考战略之应届毕业生篇
验证对策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原则,这里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编写组主要讲三个:
一、对策要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对策实施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对策的针对性,形象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谓的“锁”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你所提出的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不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就是无效的。
二、对策要有可行性
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行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谈三千却百无一用的建议是答题的大忌。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
一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
论考试针对材料提问题时往往给考生“虚拟身份”,要求考生站在“虚拟身份”的角度上来扬长避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三部分的第二个问题要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给定资料的解决方案”,要求已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把自己的身份虚拟为“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定位准了,提出的解决方案才不至于错位。除此之外,2001年,申论考试要求“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2002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2003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都给考生提供了一个虚拟身份。
不难看出,在每年的申论考试中,虚拟身份就是考生提出对策的立足点。考生必须转换角色,在“虚拟身份”的基础上提出对策,这样才不至于在提出对策时背离申论题目的具体要求。
二是要符合政府职能,具体可操作。
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任何社会问题的对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般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其一,制定出来的方案能够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体,即制定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步骤,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时效,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何时实施;其五,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总之,应试者在构想对策方案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使方案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
三、对策要有常识性
文章提出的对策必须要合情、合理、合法,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对策违背了上述的任何一项,都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提出来的对策能够基本满足针对性、可行性、常识性这三个要求,那一定是好的能够得分的答案,能够成为采分点,获得较高的分数。而我们的对策题,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答案的组成部分、从材料中认真找对策、自己根据五大维度提出补充对策,最后简单判断对策的有效性,通过这三步,答案就水到渠成了。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福建公务员申论备考战略之应届毕业生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