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福州 泉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漳州 厦门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范文

2013年《半月谈》第12期

Tag: 半月谈 2013-07-02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申论考试归根到底是一种能力考试,尤其注重对考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这也是考生仅通过做题难以取得申论高分的原因。因此,考生唯有提高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才能达到提高申论成绩的目的。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考生可通过多看、多听来达到积累申论写作素材的目的。其中,《半月谈》是考生备考申论必不可少的材料,供应试者备战沙场,同时考生也可结合201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来进行复习备考。为方便查看内容,可将本站添加收藏。本期主题:
回到群众中去
  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
  历史告诉未来: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人们:脱离群众,是社会面临的最大危险。
  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今天的社会大众,利益结构在分化,权益诉求在增强,自主发展、自由流动、自我组织的空间在扩展。却有一些党员干部,无视现实,不思进取,群众观念在淡化,奢靡之风在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现象在滋生。网络不时曝光问题官员的“放大效应”,一再引发干部队伍的“形象冲击”。
  社会转型中的干群关系,正经历严峻的挑战。
  看一看群众眼里的不少官员是什么形象:整天忙忙碌碌,却又高高在上。
  一是跑上面多,跑饭局多,跑基层少。上面有项目审批,有政策倾斜,有转移支付,自然要全力公关,跑部钱进。饭局上有客商投资,有领导接待,有圈子营造,君不闻“一晚八顿饭,回家还要煮面条”?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还有多少精力去跑基层呢?
  二是说官话易,说洋话易,说白话难。讲真话需要良知,有风险,讲新话需要思想,又不会,讲白话需要生活,不深入。既然如此,官话、套话、空话便百说不厌,言不由衷,奈何?现在干部的学历文凭也高,出国考察也多,遇有外商投资,简单的外语随口也能说上几句,这也是知识化国际化的进步。可是,久而久之,不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跟他们拉不了家常,心思也就很难再贴到一起。
  三是与领导亲,与老板亲,与群众远。领导决定自己工作的评价,仕途的升迁,老板影响自己的政绩,经济的数字,哪一方面都含糊不得。对基层的老百姓呢?也就显得越来越冷漠、疏远了。
  于是,干群关系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许多矛盾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积累。
  一边是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一边是越级上访的人员不曾停息,而且其中的许多问题日积月累,利益纠缠一时也很难理清。于是,上访和截访,成了一个矛盾的螺旋。一边是经济发展需要征地拆迁,一边是群众不满被动上楼刨坟,尽管工业化城镇化声势逼人,但老百姓更为看重的还是一家一户的日常生计。一边是批评群众思想落后,送出“刁民”称谓,一边是诘难干部违法违规,生出“仇官”心态。错位化的利益冲突加上情绪性的话语表达,损害了应有的鱼水关系。
  由此,政府的公信力一再受到社会的拷问。每有社会矛盾、突发事件,政府的声音发出,首先遭遇的常常是舆论不分青红皂白的质疑。这里确实有一个走出负面思维的问题。
  但是,转换一下视角,为什么群众通过正常性渠道反映问题常常被一再漠视甚至压制,而一旦发出网帖往往就能得到特别关注?是真心解决群众问题还是只为爱惜羽毛?为什么群众采取正常性上访常常被一再推脱,而一旦矛盾激化往往就无政策底线的予取予求?这种 “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套路是什么导向?这种集四川公务员共资源过度倾斜的模式可否批量复制?
  显然,各级干部对群众心态的变化,也当深刻反思其中的症结。
  密切联系群众,传承优良作风,我们不可须臾松懈。同时也要看到作风深层的问题,还当审视、矫正一些领导干部的行政思维、施政心态和执政理念。
  毋庸置疑,当下各级干部的主流,其精神风貌是奋发激昂的,其工作状态是拼命奉献的,其发展思路是改革开放的。但也应清醒看到,有一些不良倾向在抬头:或奉行实用主义,理想信念淡了,道德境界低了,更讲究物质生活的享受,沉溺个人利益的诉求;或特权心态膨胀,将手中的权力资源据为私有,视为身份的特殊象征,变为利益的设租寻租,用于子女的拼爹游戏;或取向短期行为,热心形象工程,炮制花样文章,陷身击鼓传花,只图任内政绩的一时光鲜,不管平台负债的压力山大,自有后任背负;不管企业污染的隐患深重,自有社会消化;不管发展资源的枯竭红线,自有子孙承受。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身边的群众,看待手中的权力?
  我们总是习惯于单向度地想着去代表群众的利益,去推动群众的发展,去提升群众的觉悟。其实,按照群众路线和政治文明的标准去衡量,我们还当转换思维,转变观念,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利,真诚呼应群众的喜怒哀乐,努力契合群众的意愿需求。
  再响亮的鼓呼,再有力的动员,如果依赖的仅仅是领导的一厢情愿和政府的行政强势,也难以保证赢得群众自觉的认同和普遍的响应。更何况,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项发展决策都是科学的,每一种利益调控都是公正的。这方面的教训很多,需要我们认真汲取。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的正确选择,是共产党人权力来源的历史根基;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是共产党人民主政治的现代表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政治伦理;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拥戴,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合法正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幸福价值无上,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永恒信念。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半月谈》第11期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