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
根据历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来看,2012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预计将于8月份左右启动,笔试时间为9月中旬。由于福建公务员考试向来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因此报考2012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结合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来复习。由考试大纲可知,常识判断为行测部分考察内容,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本章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考生也可以结合2012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进行复习。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能够满足人(社会)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矛盾。
(1)联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
(2)矛盾: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只能占 其一。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2、货币职能
货币具备五大职能:
(1)价值尺度,即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贮藏手段,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成为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
(4)支付手段,即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
(5)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一国疆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
3、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中的价值规律,即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的规律。
(2)交换中的价值规律,即价值规律在交换过程中的展开。
(3)流通中的价值规律,即等价交换规律展开为价格与价值相符的规律。
4、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资本总公式描述了资本的流通形式:G-W-G′。
货币的价值增殖额即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条件,即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5、剩余价值率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为了攫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可以用下列三个公式表现: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或=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的剥削程度。
6、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福建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