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务员考试网热点时评:网络舆论
2011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现在也已经有很多考生都在准备复习2012年福建公务员春季招考。在申论方面,对于时事资料应该要多关注,把握时代脉搏,在申论写作时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福建公务员考试网(ww.fjgwy.org)的专家们特精选当下热点时评,供广大考生学习!
【背景资料】
11月16日,沪深股市大跌,两市市场一天损失逾6000亿元。“一句话引发千亿股灾”并非个案。近年来,一些“权威人士”发出不当言论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屡屡发生。很多人一谈到这类事情,总喜欢把责任推给政府,觉得那是政府监管缺位,或者大而化之说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认为是民众自己要相信权威人士,以讹传讹。
【标准表述】
看事件的性质。“一句话致灾”的罪魁不仅仅是权威人士。有时,一些专家在时间或采访的压力下,会出现语言组织上的失误。这时,媒体在发稿前就要有审核环节,对言论是否属实进行核实与追问。如果媒体只简单转述,消息误传的可能性会大增。更要命的是,有些人还会在转载过程中进行改写,使得一些言论越传越离谱。
这种现象在网上更为明显。一个错误信息经过网络的拼贴和复制,流传范围可能比原先大很多倍。但网友更不可能像专业记者那样去核实信息。
所以,如果传媒要保持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应重视一手的采访和消息的核实。现在转述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网上的,根本无法判断真假。 另外,如今一些“权威人士”故意发布不当言论,为利益集团代言。如果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他们应承担法律责任。各单位也应提醒员工对公开表达负责,对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人进行调查和追责。
中国现在舆论环境的整体现状,是意见多元化、情绪激烈化,意见表达呈现冲突化。
随着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每个人的话语权大大增加。现在在微博等平台上,你的只言片语、残言断句都可以发表出去。意见表达的文化门槛越来越低。这就尤其需要大家冷静判断,不能意气用事、逞口舌之快,甚至对一些问题煽风点火、刻意渲染。
“孔庆东爆粗口”事件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他在表达激烈情绪时,我们的媒体在关注什么?如果媒体把报道重点放在“他骂人”,而不是“他为什么骂人”上,就是把公众注意力带向了问题的表面。现在对于很多事件,我们没对实质问题进行严肃探讨,而只停留在“热闹”的层面。一味追求吸引眼球,就会把公众导向猎奇和激烈情绪表达上,这些都偏离了初衷。
微博上有一些发言者,特别是匿名发言者,往往只能靠发表激烈言论博眼球、引关注。其次,微博的言论通常很短,是碎片化的。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微博上的很多表达没有背景、逻辑和结构。很多观点没有严密的关联性,只是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观点的重复来强化别人的印象,而且观点通常是简单判断。
另外,负面信息更容易传播,甚至被放大。因为人们看到正面信息时,往往不会反复去说,但在遇到不满和糟糕的事情时,很多人会一遍遍不断重复发泄。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导致微博舆论显得负面消息多,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全景。媒体有责任让公众意识到这一点。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周围有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贡献。可惜,对这些好的东西,人们通常不会急于表达。而在微博上,最容易表达的就是不满,因为“不满”能赢得别人的呼应和共鸣,这就造成负面信息的放大、沉淀和震荡。
我们应有一种意识,中国发展到现在,肯定会有好的有坏的现象。关键问题在于我们的选择——是选择不断重复错误、放大错误,还是客观地对待错误并冷静解决。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现在一些人总是不断地说“坏”,想找一个“沙包”出气。一个典型“沙包”就是政府。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讲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归咎于政府监管不力。可在责备政府同时,你个人愿意为此做出一点牺牲吗?比如少开车或不开车。如果大家都这么做,环境压力会小很多。对于为什么做不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而理由就是将包袱推给别人。
阅读过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热点时评:民工讨薪重靠机制
【背景资料】
11月16日,沪深股市大跌,两市市场一天损失逾6000亿元。“一句话引发千亿股灾”并非个案。近年来,一些“权威人士”发出不当言论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屡屡发生。很多人一谈到这类事情,总喜欢把责任推给政府,觉得那是政府监管缺位,或者大而化之说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认为是民众自己要相信权威人士,以讹传讹。
【标准表述】
看事件的性质。“一句话致灾”的罪魁不仅仅是权威人士。有时,一些专家在时间或采访的压力下,会出现语言组织上的失误。这时,媒体在发稿前就要有审核环节,对言论是否属实进行核实与追问。如果媒体只简单转述,消息误传的可能性会大增。更要命的是,有些人还会在转载过程中进行改写,使得一些言论越传越离谱。
这种现象在网上更为明显。一个错误信息经过网络的拼贴和复制,流传范围可能比原先大很多倍。但网友更不可能像专业记者那样去核实信息。
所以,如果传媒要保持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应重视一手的采访和消息的核实。现在转述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网上的,根本无法判断真假。 另外,如今一些“权威人士”故意发布不当言论,为利益集团代言。如果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他们应承担法律责任。各单位也应提醒员工对公开表达负责,对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人进行调查和追责。
中国现在舆论环境的整体现状,是意见多元化、情绪激烈化,意见表达呈现冲突化。
随着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每个人的话语权大大增加。现在在微博等平台上,你的只言片语、残言断句都可以发表出去。意见表达的文化门槛越来越低。这就尤其需要大家冷静判断,不能意气用事、逞口舌之快,甚至对一些问题煽风点火、刻意渲染。
“孔庆东爆粗口”事件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他在表达激烈情绪时,我们的媒体在关注什么?如果媒体把报道重点放在“他骂人”,而不是“他为什么骂人”上,就是把公众注意力带向了问题的表面。现在对于很多事件,我们没对实质问题进行严肃探讨,而只停留在“热闹”的层面。一味追求吸引眼球,就会把公众导向猎奇和激烈情绪表达上,这些都偏离了初衷。
微博上有一些发言者,特别是匿名发言者,往往只能靠发表激烈言论博眼球、引关注。其次,微博的言论通常很短,是碎片化的。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微博上的很多表达没有背景、逻辑和结构。很多观点没有严密的关联性,只是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观点的重复来强化别人的印象,而且观点通常是简单判断。
另外,负面信息更容易传播,甚至被放大。因为人们看到正面信息时,往往不会反复去说,但在遇到不满和糟糕的事情时,很多人会一遍遍不断重复发泄。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导致微博舆论显得负面消息多,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全景。媒体有责任让公众意识到这一点。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周围有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贡献。可惜,对这些好的东西,人们通常不会急于表达。而在微博上,最容易表达的就是不满,因为“不满”能赢得别人的呼应和共鸣,这就造成负面信息的放大、沉淀和震荡。
我们应有一种意识,中国发展到现在,肯定会有好的有坏的现象。关键问题在于我们的选择——是选择不断重复错误、放大错误,还是客观地对待错误并冷静解决。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现在一些人总是不断地说“坏”,想找一个“沙包”出气。一个典型“沙包”就是政府。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讲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归咎于政府监管不力。可在责备政府同时,你个人愿意为此做出一点牺牲吗?比如少开车或不开车。如果大家都这么做,环境压力会小很多。对于为什么做不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而理由就是将包袱推给别人。
阅读过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热点时评:民工讨薪重靠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