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福州 泉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漳州 厦门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判断

逻辑判断指导:可能性推理解题方法

Tag: 逻辑判断 2011-02-18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面临即将到来的2011年春季福建公务员考试,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本文就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部分进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上期我们已经讲过必然性推理部分的图表法、文氏图法、假设法、排序法,本期讲解可能性推理的六种题型的介绍以及相关解题技巧,如抽象法、寻找因果联系、寻找逻辑漏洞等。

  可能性推理的六种题型
  可能性推理又称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题型可分为加强型、削弱型、解释型、前提型、结论型和评价型六种题型。

  加强型
  做加强型试题与削弱型的题目一样,要在分析好题干的结论、论据和论证逻辑的基础上,再去看四个选项对题干的加强、削弱作用。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题干的论证?”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论证?”

  削弱型
  削弱类试题为逻辑判断考试中比较常考的题型之一,此类试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应该明确题干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其次是根据题目的问题来明确削弱的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论述提出质疑?”

  解释型
  要解释某一结论或现象,即说明某一结论或现象产生的原因;要解释某一矛盾或差异,则要找出该矛盾或差异的内在统一之处,即需要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同时成立。解此类题适用代入法,逐个判断选项是否能够对题干起解释作用,然后找出最能或最不能解释的选项。如果要求选出最不能解释的选项,首先找出与题干信息矛盾的选项,如果没有,再比较四个选项的解释力度,无关选项的解释力度较弱。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行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解释上述矛盾的现象?”
  “以下各项中,哪项最无助于说明上述现象?”

  前提型
  无论什么类型的前提型题目,所需要选出的都是能或不能保证结论成立的假设。题干的逻辑漏洞则主要分为缺少保证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论据和结论之间缺少联系环节和推论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三种情况。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个假设?”
  “为使上述结论成立,以下哪项陈述必须为真?”

  结论型
  结论型题目一般信息量比较大,选项可能是逻辑推理的结果,或者是根据题干的一部分可以推理得出的信息,也可能是题干信息的概括性总结。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对题干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提取,并且利用逻辑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从上文可以推出以下哪些结论?”
  “下述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评价型
  评价型试题要求我们要对题干的整体推理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很多题目虽同为评价型试题,但题目所考查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对以下哪项问题的回答,最有助于评价上述论证?”
  “以下哪一项办法最有利于验明上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以下哪项是二人争论的焦点?”

  可能性推理的解题技巧
  抽象法
  当一个题目所给的条件较长,文字较多时,可以考虑将文字叙述抽象成形式化的表达,用一些符号、字母或关键词来表达其中的逻辑关系,简化题干信息。由于简化后的表达能更加直观地体现题干要表达的逻辑关系,从而不仅能加快解题速度,节省时间,还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例题: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A.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的对待
  B.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解题分析:本题中给出的条件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首先简化题干中的条件,列出它们之间的推出关系,方便解题。
  由题干中的条件可以推出的关系是:
  (1)精神健康→自尊;
  (2)自尊→赢得尊重;
  (3)赢得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由(1)、(2)、(3)顺次可推出精神健康的人→自尊→赢得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即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所以选项B正确。A、C、D都不能由以上条件推出。
  所以,正确答案是B。

  寻找因果联系
  解可能性推理题时,往往需要通过读题首先找准题干的因果联系,也即题干的论据与论点。尤其是在寻找加强或削弱项的时候,正确的选项一般是从题干的因果联系出发,削弱项是破坏题干的因果联系,而加强项则是增强题干的因果联系。
  例题:发达国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有人认为,这主要归咎于发达国家中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较少有人具备生这种“富贵病”的条件。其实,这种看法很难成立。因为,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还不到50岁。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最能加强上述反驳?(  )
  A.统计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相对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即45岁以上
  B.目前冠心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C.发展中国家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都在逐年增长
  D.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人们具有较高的防治冠心病的常识和较好的医疗条件
  解题分析:本题属于加强型题型。题干要反驳的结论是:冠心病的发病是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题干是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平均寿命不同出发,对食物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反驳。选项A说明年龄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因果关系,从而加强了题干的反驳。B项的论述与A项相反,削弱了反驳;C、D两项则是从别的方面来反驳,而没有从题干所给的人均寿命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反驳,所以反驳力度不如A项。
  所以,正确答案是A。

  寻找逻辑漏洞
  在可能性推理中,有些题目可能要求我们直接评价题干中存在的逻辑漏洞;而有些题目可能题干本身有逻辑漏洞,要求我们寻找最加强项或者题干的假设。对于前一类题来说,找到逻辑漏洞是解题的根本;对于后一类题来说,可弥补这一逻辑漏洞的一项往往即为最加强项或者题干的假设,找到逻辑漏洞是解题的关键。
  常见的逻辑漏洞有以下几种: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前后概念不同,在三段论推理中表现为“四概念”错误);
  2.理由虚假(使用未经证实的假设);
  3.理由不充分(前提不足以推出结论);
  4.诉诸权威或诉诸众人(通过专家或众人的意见来支持结论);
  5.诉诸无知(没有证据证明某个命题为假,就断言该命题为真);
  6.循环论证(前提隐含着结论本身);
  7.以偏概全(把一个特殊事例为真,看成对大量事例为真);
  8.数据不可比(将两个具有不同特点、不可比的数据进行错误对比)。
  其中,诉诸权威或诉诸众人的错误还可能在选项中出现。当一个选项通过“某专家认为……”或“很多人支持……”之类的话来加强题干结论时,通常犯了“诉诸权威”或“诉诸众人”的错误,可以排除。
  例题1:在一次聚会上,10个吃了水果色拉的人中,有5个很快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吃剩的水果色拉立刻被送去检验。检验的结果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的有害细菌。因此,食用水果色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
  如果上述检验结果是可信的,那么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A.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事件的原因,当成了事件的结果
  B.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那些吃了水果色拉后没有很快出现不适的人,过不久也出现了不适
  C.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充分利用一个有力的论据:为什么有的水果色拉食用者没有出现不适?
  D.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存在,当做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
  解题分析:题干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将“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有害细菌”等同于不含超标有害细菌,从而得出结论“食用水果沙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D项适当地指出了这一论证漏洞。
  所以,正确答案是D。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