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福州 泉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漳州 厦门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公务员考试网首页 >> 行测资料 >> 数量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问题巧解(7)

Tag: 公务员数量关系 2010-12-22 08:31:00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根据2010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规定,数量关系是福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一部分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问题,现在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其他常见问题:
  四十三,双线头法则问题
  设做题的数量为S 做对一道得X分 做错一道扣Y分 不答不得分
  竞赛的成绩可能值为N 令T=(X+Y)/Y
  则N={[1+(1+S)]*(1+S)}/2-{[1+(S-T+1)]*(S-T+1)}/2
  某次数学竞赛共有10道选择题,评分办法是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一道扣2分,不答不得分,设这次竞赛最多有N种可能的成绩,则N应等于多少?
  A、28 B、30 C、32 D、36
  【解析】该题是双线段法则问题【(1+11)×11÷2 】-【(1+8)×8÷2】=30
  所谓线段法则就是说,一个线段上连两端的端点算在内共计N个点。问这个线段一共可以行成多少线段。计算方法就是(N-1)×N÷2,我看这个题目。我们按照错误题目罗列大家就会很清楚了
  答对题目数 可能得分
  10 40
  9 36,34
  8 32,30,28
  7 28,26,24,22
  6 24,22,20,18,16
  5 20,18,16,14,12,10
  4 16,14,12,10, 8, 6,4
  3 12,10, 8, 6, 4, 2,0, -2
  2 8, 6, 4, 2, 0,-2,-4,-6,-8
  1 4,2,0,-2,-4,-6,-8,-10,-12,-14,
  0 0,-2,-4,-6,-8,-10,-12,-14,-16,-18,-20
  这样大家就不难发现可能得分的情况随着答对题目数量的减少,或者说答错题目的增多。呈现等差数列的关系,也就是线段法则的规律。然后从第7开始出现了重复数字的产生。也是随着题目的答错数量的增加而等差增加。这是隐藏的线段法则。所以称之为双线段法则应用。
  回归倒我一看的题目 大家可能要问,后面【】里面的8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就是确定重复位置在哪里的问题。 (得分分值+扣分分值)÷扣分分值=3 即当错3题时开始出现重复数字。也就是隐形线段法则的起始端。10-3=7 就是说 从0~8之间有多少个间隔就有多少个重复组合。

  四十四,两人同向一人逆相遇问题
  典型例题: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红,蓝甲虫在8:20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1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行去,黄虫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从右端向左爬去,红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虫和黄虫的中间?
  A 8:55 B 9:00 C 9:05 D 9:10
  公式总结;设同向的速度分别为A B 逆向的为C 时间为T
  则T=A+[(A-B)/2+C]*T=S

  四十五,往返行程问题的整体求解法
  首先两运动物体除第一次相遇行S外,每次相遇都行使了2S。
  我们可以假设停留的时间没有停留,把他计入两者的总路程中
  化静为动巧求答
  例题:1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6小时相遇,这时快车离乙站还有240千米,已知慢车从乙站到甲站需行15小时,两车到站后,快车停留半小时,慢车停留1小时返回,从第一次相遇到返回途中再相遇,经过多少小时?
  解法:根据往返相遇问题的特征可知,从第一次相遇到返回途中再相遇,两车共行的路程为甲乙两站距离的2倍,假设快车不在乙站停留0.5小时,慢车不在甲站停留1小时,则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所行总路程为600×2+60×0.5+40×1=1270(千米),故此期间所经时间为1270÷(60+40)=12.7(小时)
  2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镇出发,到相距90千米的西镇办事,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10千米,甲到西镇用1小时办完事情沿原路返回,途中与乙相遇。问这时乙走了多少千米?
  解法:根据题意可知甲从东镇到西镇,返回时与乙相遇(乙未到西镇,无返回现象),故两人所行路程总和为(90×2=)180(千米),但因甲到西镇用了1小时办事。倘若甲在这1小时中没有停步(如到另一地方买东西又回到西镇,共用1小时),这样两人所行总路程应为:
  90×2+30=210(千米),又因两人速度和为30+10=40(千米),故可求得相遇时间为:(210÷40=)5.25(小时),则乙行了(10×5.25=)52.5(千米)。
  3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镇相向步行,在距西镇20千米处两人相遇,相遇后两人又继续前进。甲至西镇、乙至东镇后都立即返回,两人又在距东镇15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镇距离?
  解法一 设东西两镇相距为x千米,由于两次相遇时间不变,则两人第一次相遇前所走路程之比等于第二次相遇前所走路程之比,故得方程:
  所以东西两镇相距45千米。
  解法二 紧扣往返行程问题的特征,两人自出发至第二次相遇所走路程总和为东西两镇距离的3倍,而第一次相遇距西镇20千米,正是乙第一次相遇前所走路程,则从出发至第二次相遇乙共走(20×3=)6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乙已从东镇返回又走了15千米,所以,两镇的距离为(20×3-15=)45(千米)

  四十六,行船问题快解
  例题:一只游轮从甲港顺流而下到乙港,马上又逆水返回甲港,共用8小时,顺水每小时比逆水每小时多行12千米,前4小时比后4小时多行30千米。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A.72 B.60 C.55 D.48
  解析:30/12=5/2,8-5/2=11/2
  (12/2)*1/[(2/5-2/11)/2]=55

  四十七,N条线组成三角形的个数
  n条线最多能画成几个不重叠的三角形 F(n)=F(n-1)+ F(n-2) 如 f(11)=19

  四十七,边长为ABC的小立方体个数
  边长为ABC的长方体由边长为1的小立方体组成,一共有abc个小立方体,露在外面的小立方体共有 abc-(a-2)(b-2)(c-2)

  四十八,测井深问题
  用一根绳子测井台到井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9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2米。那么,绳子长多少米?
  解答:(2*9-3*2)/(3-2)=12
  (折数*余数-折数*余数)/折数差=高度
  绳长=(高度+余数)*折数=(12+9)*2=42

  四十九,分配对象问题
  (盈+亏)/分配差 =分配对象数
  有一堆螺丝和螺母,若一个螺丝配2个螺母,则多10个螺母;若1个螺丝配3个螺母,则少6个螺母。共有多少个螺丝?( )A.16 B.22 C.42 D.48
  解析:A,(10+6)/(3-2)=16
  若干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每船5人则船上空4个坐位,共有( )位同学A.17 B.19 C.26 D.41
  解析:D,(5+4)/(5-4)=9 ,4*9+5=41

  阅读了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乘法拆分法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