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测评要素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福建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试应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想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测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要求的首要和基本能力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顺利地进行阅读文字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认读语言的能力
认读语言的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即对阅读材料中的单字、词语、句子的认识能力。它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的最起码要求。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即视知觉范围的大小;二是认读的准确度,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错读、错写的字以及对同义、反义词的辨析等,同时注意在认读时避免增字、减字、重字。读得准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等。
2)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衡量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考查理解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等。整个理解过程是从对语言形式到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从对部分的理解到对整体的理解,继而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的这样的规律来进行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字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3)评价语言的能力
评价语言的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把握和评价能力,包括从材料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写作风格等进行评价,就是能从评价的角度进行阅读。
4)应用语言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指通过阅读后,将获取的种种信息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的最大特征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活动,需要掌握精读、速读、浏览、质疑、比较等方法,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
5)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文字量。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字信息浩如烟海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阅读的内容急剧增加,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与之相适应。阅读速度在申论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申论考试有时间的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所以阅读速度也是申论所要考查的能力之一。
2.综合分析能力
1)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理解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从思维学意义上说,分析理解能力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意义重大,它可以使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体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面对申论资料,我们需要完成的分析与理解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或层次;二是分析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在实际应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 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定材料的内容可能是多方面的,包含的意思可能是多层次的,反映的观点可能差别甚大,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主要矛盾,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根据给定材料包含的特殊环境、特定条件进行理解、分析、综合。
② 要充分考虑材料包含的两极,避免片面性、绝对化。给定材料反映的论点可能带有明显的侧重性,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到这个侧重面,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侧重面,以免走极端。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在回答本部分概括内容时需要涵盖不同方面,对于后面的提出对策部分,尤其是议论部分,都有基础性的作用。
2)综合概括能力
分析,是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认识和思维;综合,是指把对事物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和思维。分析和综合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侧面,分析是从对事物的外部观察和思维出发,然后深入到事物内部探求其本质;综合则是从事物本身出发,通过事物内部联系把各个部分综合成整体。就思维的一般过程而言,分析理解是第一位的,综合概括是第二位的,先有分析,后有综合,而分析的结果又必须依赖综合概括表现出来。就应对考试而言,就是通过对一类事物的全体进行面的归纳,找出其共同点,予以归类。当然,这里的概括和归类与专门的科学研究不同,既不可能又不必要对各种事物都进行完全的归纳性研究,更多的时候是对事物或事物的部分属性作分析和概括。因此要求应试者不仅要立足于给定资料进行整理,还要跳出资料予以归纳。
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说到底,也就是综合分析能力。这里所说的综合分析能力,应通过下面具体的阅读目的和阅读行为来体现:
① 应弄清“材料”反映的问题。
② 善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分清有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分清可解决的问题和不可解决的问题。
为此,必须了解、熟悉申论考试材料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申论考试的材料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材料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有一定影响面而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客观陈述为主。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往往是双边的、具有“案例”的某些因素,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第二种,材料是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摘录、组合而成的。它可能是影响范围很大的突发性事件,也可能是久积未解的社会“难题”,与“新闻综述”有些相似,但决非是成型的新闻综述。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申论考试材料是由诸多信息“拼合”而成的。这些信息(无论是客观陈述的,还是评析议论的)都具有相关性或连带性,但有些材料之间是没有什么关联的。申论考试材料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各则“子材料”的码放,不一定体现严格的时空顺序或严密的逻辑顺序。
申论对应试者提出的综合概括能力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合理的要求,能考查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各种材料的能力。
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一般都很长、很复杂,必须认真阅读才能掌握材料内容,提取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定要正确、恰当。正确就是要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准确的把握。恰当就是要求提出的问题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全面的、系统的。有了问题就要加以解决,申论考试的这部分内容多数是模拟行政机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利用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了公务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及方案等要切实可行,具体翔实,并要论证这样实施的充分理由。解决问题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并非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机械地予以实行的过程。随着问题解决活动的深入,新的关系的暴露,已有的想法很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原先被认为很有希望的途径可能成为没有前途的“死胡同”,所以必须对自己提出的对策进行评估,即对初步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选定最佳的方案。在实践中,为了评估好各种方案,要求决策者多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旨在多挑问题、多找漏洞。对评估方案进行思维时,又要多采取收敛思维、正向思维和求同思维,目的在于齐心协力,产生思维共振,共同克服方案带来的问题,以求得方案的最优化。
方案评估的两个最主要指标,就是效益和可行性。所谓效益评估,就是按照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和估计每个方案实施后,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效益和能够带来多大效益。此处的效益可能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这实际上是一种利害得失分析。原则上,在实现目标的各种条件中,不可控制因素所占的比重越大,欠缺的必要条件越多,其风险也就越大。因此,要综合比较,求得最佳方案。
在进行可行性评估时,一般要考虑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能否保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二是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小;三是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四是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五是获得的收益尽可能大等等。
4.论述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时我们都写过议论文,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但申论的议论问题不同于简单的议论文章,而是要密切联系实际,引发的议论要立足于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一主要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有更强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论证表述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在对所给材料精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出主题,再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拟的标题,论述要准确,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精练。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二者要相辅相成。这里要用到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思维过程要重点突出,有详有略,整体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而不能出现突兀性的跳跃和转折,也就是必须遵循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
5.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古今中外,杰出的领导人才都具有非凡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有条理、有层次、有说服力。当然,在写作时也要注意文章的行款格式、标点、字迹等,不能“一逗到底”或“一点到底”,也不能“龙飞凤舞”,更不能“信手涂抹”。在整个做题过程中,辞能达意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多听,从听别人的说话中学习其好的技巧。你可以留意,什么样的说话技巧及内容会让人觉得很舒服愉快,并且会深深打动或说服你,要多注意说话的内容、声调及态度等问题。二是多读好书,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以及增进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多读书就会对语言有一种灵感,就能更好地驾驭语言这种工具。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五大攻略
福建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试应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想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测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要求的首要和基本能力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顺利地进行阅读文字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认读语言的能力
认读语言的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即对阅读材料中的单字、词语、句子的认识能力。它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的最起码要求。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即视知觉范围的大小;二是认读的准确度,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错读、错写的字以及对同义、反义词的辨析等,同时注意在认读时避免增字、减字、重字。读得准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等。
2)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衡量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考查理解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等。整个理解过程是从对语言形式到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从对部分的理解到对整体的理解,继而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的这样的规律来进行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字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3)评价语言的能力
评价语言的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把握和评价能力,包括从材料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写作风格等进行评价,就是能从评价的角度进行阅读。
4)应用语言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指通过阅读后,将获取的种种信息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的最大特征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活动,需要掌握精读、速读、浏览、质疑、比较等方法,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
5)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文字量。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字信息浩如烟海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阅读的内容急剧增加,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与之相适应。阅读速度在申论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申论考试有时间的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所以阅读速度也是申论所要考查的能力之一。
2.综合分析能力
1)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理解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从思维学意义上说,分析理解能力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意义重大,它可以使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体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面对申论资料,我们需要完成的分析与理解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或层次;二是分析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在实际应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 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定材料的内容可能是多方面的,包含的意思可能是多层次的,反映的观点可能差别甚大,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主要矛盾,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根据给定材料包含的特殊环境、特定条件进行理解、分析、综合。
② 要充分考虑材料包含的两极,避免片面性、绝对化。给定材料反映的论点可能带有明显的侧重性,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到这个侧重面,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侧重面,以免走极端。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在回答本部分概括内容时需要涵盖不同方面,对于后面的提出对策部分,尤其是议论部分,都有基础性的作用。
2)综合概括能力
分析,是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认识和思维;综合,是指把对事物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和思维。分析和综合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侧面,分析是从对事物的外部观察和思维出发,然后深入到事物内部探求其本质;综合则是从事物本身出发,通过事物内部联系把各个部分综合成整体。就思维的一般过程而言,分析理解是第一位的,综合概括是第二位的,先有分析,后有综合,而分析的结果又必须依赖综合概括表现出来。就应对考试而言,就是通过对一类事物的全体进行面的归纳,找出其共同点,予以归类。当然,这里的概括和归类与专门的科学研究不同,既不可能又不必要对各种事物都进行完全的归纳性研究,更多的时候是对事物或事物的部分属性作分析和概括。因此要求应试者不仅要立足于给定资料进行整理,还要跳出资料予以归纳。
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说到底,也就是综合分析能力。这里所说的综合分析能力,应通过下面具体的阅读目的和阅读行为来体现:
① 应弄清“材料”反映的问题。
② 善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分清有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分清可解决的问题和不可解决的问题。
为此,必须了解、熟悉申论考试材料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申论考试的材料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材料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有一定影响面而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客观陈述为主。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往往是双边的、具有“案例”的某些因素,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第二种,材料是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摘录、组合而成的。它可能是影响范围很大的突发性事件,也可能是久积未解的社会“难题”,与“新闻综述”有些相似,但决非是成型的新闻综述。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申论考试材料是由诸多信息“拼合”而成的。这些信息(无论是客观陈述的,还是评析议论的)都具有相关性或连带性,但有些材料之间是没有什么关联的。申论考试材料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各则“子材料”的码放,不一定体现严格的时空顺序或严密的逻辑顺序。
申论对应试者提出的综合概括能力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合理的要求,能考查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各种材料的能力。
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一般都很长、很复杂,必须认真阅读才能掌握材料内容,提取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定要正确、恰当。正确就是要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准确的把握。恰当就是要求提出的问题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全面的、系统的。有了问题就要加以解决,申论考试的这部分内容多数是模拟行政机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利用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了公务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及方案等要切实可行,具体翔实,并要论证这样实施的充分理由。解决问题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并非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机械地予以实行的过程。随着问题解决活动的深入,新的关系的暴露,已有的想法很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原先被认为很有希望的途径可能成为没有前途的“死胡同”,所以必须对自己提出的对策进行评估,即对初步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选定最佳的方案。在实践中,为了评估好各种方案,要求决策者多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旨在多挑问题、多找漏洞。对评估方案进行思维时,又要多采取收敛思维、正向思维和求同思维,目的在于齐心协力,产生思维共振,共同克服方案带来的问题,以求得方案的最优化。
方案评估的两个最主要指标,就是效益和可行性。所谓效益评估,就是按照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和估计每个方案实施后,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效益和能够带来多大效益。此处的效益可能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这实际上是一种利害得失分析。原则上,在实现目标的各种条件中,不可控制因素所占的比重越大,欠缺的必要条件越多,其风险也就越大。因此,要综合比较,求得最佳方案。
在进行可行性评估时,一般要考虑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能否保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二是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小;三是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四是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五是获得的收益尽可能大等等。
4.论述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时我们都写过议论文,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但申论的议论问题不同于简单的议论文章,而是要密切联系实际,引发的议论要立足于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一主要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有更强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论证表述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在对所给材料精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出主题,再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拟的标题,论述要准确,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精练。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二者要相辅相成。这里要用到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思维过程要重点突出,有详有略,整体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而不能出现突兀性的跳跃和转折,也就是必须遵循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
5.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古今中外,杰出的领导人才都具有非凡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有条理、有层次、有说服力。当然,在写作时也要注意文章的行款格式、标点、字迹等,不能“一逗到底”或“一点到底”,也不能“龙飞凤舞”,更不能“信手涂抹”。在整个做题过程中,辞能达意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多听,从听别人的说话中学习其好的技巧。你可以留意,什么样的说话技巧及内容会让人觉得很舒服愉快,并且会深深打动或说服你,要多注意说话的内容、声调及态度等问题。二是多读好书,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以及增进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多读书就会对语言有一种灵感,就能更好地驾驭语言这种工具。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五大攻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