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优良工程”事件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00年底完工的长风大桥位于205国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根据设计标准应抗百年一遇洪水,工程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2001年7月被浙江省交通厅质监局评定为“优良工程”。长风大桥建成以来,当地并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然而2010年4月份,投入使用不到10年的大桥断裂并被迫重修。知情人反映,事发至今已过百日,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被问责。
(2)常山县交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长270米、宽10米的长风大桥开工日期是1999年9月,2000年12月完工,桥梁施工单位是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二公司,设计单位是衢州市交通设计院。但这座依据抗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的大桥却在今年4月出现了开裂现象。长风大桥旁边的琚家村村民樊日剑就住在大桥旁。他说,4月12日11时左右,他突然看到大桥上出现了手指大的裂缝,一会迅速扩大到40厘米左右,可以伸进去一只脚。樊日剑立即和其他村民站在大桥两头拦车,告诉司机不要通行,同时马上报警。“幸亏是白天发现,如果是晚上,后果不堪设想。”
(3)当年大桥的设计单位衢州市交通设计院已经改制成公司。公司董事长应国强说,现在建桥确实基本不采用扩大基础了,都采用打孔桩。但建长风大桥的时候,衢州经济不发达,建桥基本采用的是扩大基础桩。相对来说造价低、时间快,所以往往采用这种桥基。
当时,采访的记者问,建大桥的人最直接的工作就是和水打交道,大坝下水流冲刷严重,为什么小学生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面都说到的道理,设计单位会不充分考虑?
应国强说,当年设计院成立不久,水平和管理经验比较欠缺,所以就按照往常的经验采用了这种设计。
针对“问责滞后事发三月余,无人被问责”的情况。常山县交通局副局长王伟说,大桥断裂造成损失很大,全部下来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千万元。
针对采访记者“是不是有人应该对此负责”的追问,王伟说,因为现在全县上下都在保交通畅通,所以至今还没人被问责,相信以后会有。
应国强说,目前来看,确实存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造成这样的损失,设计单位压力很大。他承认,现在正忙于保畅通,还没有人受到问责。
【核心观点】
(1)由于目前对公共工程的问责不到位,责罚不清的暧昧状态,造成了很多时候,专家被认为“砖家”,承建公司信誉度低,监理单位公信力下降。即使再请一批专家来论证,谁还能再相信这批专家的结论?绕来绕去,人们逐渐走进一个谁都不再相信的怪圈。而公信力也随着各种质量产品、工程的出现泥沙俱下,被拖进了泥淖。还是那句老话,“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商无信不富”。真正的信,还是要从问责开始。
(2)目前问责机制大多还锁定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无人员伤亡却已造成重大损失或可预见重大损失的大事,以及对其他领域应担负领导过失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尚未纳入问责范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福建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问责制”只有全方位地约束权力和欲望,“豆腐渣”工程才会有逐渐减少的希望。
(3)抗百年一遇洪水大桥不到十年开裂,当初还被评为“优良工程”,这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背后到底是谁之过?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这座“优良工程”不仅无人遭问责,无形中还潜藏着风险。其实,这座长风大桥不过是“优良工程”变身“桥裂裂”的版本之一,屈指数来,所谓的“优良工程”最终成了“桥裂裂”乃至“桥断断”不在少数。对此,福建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这个事件最大的问题在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拷问,以后政府部门的“评选”就很难取信于民了,从这个角度,长痛不如短痛,尽快将责任追究完成,给公众一个准确的答复,这便是整个事件中的重中之重了。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申论写作万能用语:科学发展观
(1)2000年底完工的长风大桥位于205国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根据设计标准应抗百年一遇洪水,工程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2001年7月被浙江省交通厅质监局评定为“优良工程”。长风大桥建成以来,当地并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然而2010年4月份,投入使用不到10年的大桥断裂并被迫重修。知情人反映,事发至今已过百日,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被问责。
(2)常山县交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长270米、宽10米的长风大桥开工日期是1999年9月,2000年12月完工,桥梁施工单位是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二公司,设计单位是衢州市交通设计院。但这座依据抗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的大桥却在今年4月出现了开裂现象。长风大桥旁边的琚家村村民樊日剑就住在大桥旁。他说,4月12日11时左右,他突然看到大桥上出现了手指大的裂缝,一会迅速扩大到40厘米左右,可以伸进去一只脚。樊日剑立即和其他村民站在大桥两头拦车,告诉司机不要通行,同时马上报警。“幸亏是白天发现,如果是晚上,后果不堪设想。”
(3)当年大桥的设计单位衢州市交通设计院已经改制成公司。公司董事长应国强说,现在建桥确实基本不采用扩大基础了,都采用打孔桩。但建长风大桥的时候,衢州经济不发达,建桥基本采用的是扩大基础桩。相对来说造价低、时间快,所以往往采用这种桥基。
当时,采访的记者问,建大桥的人最直接的工作就是和水打交道,大坝下水流冲刷严重,为什么小学生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面都说到的道理,设计单位会不充分考虑?
应国强说,当年设计院成立不久,水平和管理经验比较欠缺,所以就按照往常的经验采用了这种设计。
针对“问责滞后事发三月余,无人被问责”的情况。常山县交通局副局长王伟说,大桥断裂造成损失很大,全部下来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千万元。
针对采访记者“是不是有人应该对此负责”的追问,王伟说,因为现在全县上下都在保交通畅通,所以至今还没人被问责,相信以后会有。
应国强说,目前来看,确实存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造成这样的损失,设计单位压力很大。他承认,现在正忙于保畅通,还没有人受到问责。
【核心观点】
(1)由于目前对公共工程的问责不到位,责罚不清的暧昧状态,造成了很多时候,专家被认为“砖家”,承建公司信誉度低,监理单位公信力下降。即使再请一批专家来论证,谁还能再相信这批专家的结论?绕来绕去,人们逐渐走进一个谁都不再相信的怪圈。而公信力也随着各种质量产品、工程的出现泥沙俱下,被拖进了泥淖。还是那句老话,“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商无信不富”。真正的信,还是要从问责开始。
(2)目前问责机制大多还锁定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无人员伤亡却已造成重大损失或可预见重大损失的大事,以及对其他领域应担负领导过失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尚未纳入问责范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福建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问责制”只有全方位地约束权力和欲望,“豆腐渣”工程才会有逐渐减少的希望。
(3)抗百年一遇洪水大桥不到十年开裂,当初还被评为“优良工程”,这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背后到底是谁之过?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这座“优良工程”不仅无人遭问责,无形中还潜藏着风险。其实,这座长风大桥不过是“优良工程”变身“桥裂裂”的版本之一,屈指数来,所谓的“优良工程”最终成了“桥裂裂”乃至“桥断断”不在少数。对此,福建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这个事件最大的问题在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拷问,以后政府部门的“评选”就很难取信于民了,从这个角度,长痛不如短痛,尽快将责任追究完成,给公众一个准确的答复,这便是整个事件中的重中之重了。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申论写作万能用语: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