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福州 泉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漳州 厦门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 >> 最新

我省“造福工程”让幸福敲开农家门

Tag: 家门工程 2010-03-31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造福工程”在我省实施16年以来,每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因“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共和谐”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搬出幸福生活”的民心工程。

  去年,我省超额完成6万人搬迁任务,实际搬迁76223人。搬迁安置的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71.7%的搬迁人口实行了集中安置,建设百户以上规模的集中安置点119个,其中省级集中安置点54个。全省造福工程去年投入21.18亿元,重点扶持了54个省级造福工程示范点。1994年实施至今,“造福工程”已累计搬迁50多万人,与一个较大规模县的人口相当。

  “造福工程”原为消除农村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十多年以来,通过实施造福工程,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得到发展,造福工程更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支点。

  搬出农村新面貌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盼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造福工程的推进,一大批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电视建设项目启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针对以往“造福工程”中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投入不足,不少安置点“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各地在搞好农户搬迁建房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仅2009年,从省农办、交通厅、发改委、国土厅、建设厅、老区办等单位筹措了3300多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安排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造福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在福鼎市前岐镇,小卖部老板老钟谈起自己搬迁前后的生活,感叹不已。今年57岁的老钟原是前岐镇大岳村兰下自然村村民,2007年底搬迁到集镇的岐阳新居。“原来住的是单层木头房子,没水没电没电话,也收不到电视信号。”老钟说,“一下大雨或者刮台风,我们经常寄居在亲戚家,一家人一直盼着能有一处可以安居的房子。”老钟一家的愿望终于在2007年实现了,前岐镇实施“造福工程”,对兰下自然村进行整村搬迁。在跟亲朋好友筹到钱之后,老钟家自己投工投力,盖起了四层楼房。“现在我们住小洋楼,用水用电很方便,和城里人生活一样。”

  有活干有钱赚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是实施造福工程的最终目标。我省在实施“造福工程”的过程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组织搬迁户劳动力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安排小额贷款扶持搬迁群众发展生产经营,盘活原有土地、林竹等资产,努力解决搬迁后的发展问题,让搬迁农民就业机会大大增加,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长汀县近年来在推动落实“造福工程”中,由单纯的扶贫搬迁向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转轨。2004年以来,长汀县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选在工业园区附近,一方面工业园区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搬迁户对新生活环境的忧虑,另一方面工业园区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搬迁户的就业问题。大同镇天邻村实施整村搬迁,新村建在紧邻腾飞工业区的城郊,全村128户523人中已有234人到邻近企业上班。

  在南平市延平区来舟镇游地村,整村搬迁后共有250多亩旧宅基地闲置。村里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对复垦后耕地管理分配,通过开发利用,增加耕地100亩,年直接经济效益11万元。通过造福工程盘活土地资源,游地村农民搬迁后人均纯收入达6260元,还被评为全国、省、市、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南平市6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发展

  我省“造福工程”的搬迁对象主要是长期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自然村,而且由于居住分散,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和延伸,这里的群众普遍存在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生活极为艰苦。“造福工程”的实施,让农民们享受到了和城里人均等的公共服务条件。

  东桥镇位于闽清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间小盆地,过去有四分之一左右农民居住在周边高山半高山偏远地带。没有搬迁前,高山偏远乡村学校因教师不愿到那里任教,都先后停办了,不少适龄少年儿童失学,有的不得不出“借读费”外出就读。各个乡村也因偏远没有医生和医疗室,不少群众生病因缺乏或不及时治疗而酿成小病变大病、大病变不治。

  “搬下来以后,娃娃有地方读书了,看病也方便了。”东桥镇坪溪村村民张诗灯说,通过实施造福工程,坪溪村200多户村民搬到了距离山下镇中心仅500米的新村,使他们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以前村里多年都没有一个高中生,现在“读书难”问题得到解决,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和名牌学府。

  在长汀大同镇天邻新村,村里将造福工程搬迁的新址选在紧邻经济开发区的城市近郊。搬迁后村民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现在,走进搬迁后的村庄,村道宽阔整洁,绿树成荫,村里图书室、乒乓球、台球等文体设施齐全,教育、卫生条件空前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空前提高,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更多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